我本惊鸿客_第一卷春鸣 第1章 粗衣少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卷春鸣 第1章 粗衣少年 (第1/2页)

    大年三十,夕阳斜沉,暮色里小镇炊烟袅袅。

    小镇名叫龙泉镇,是蜀国藩属国夏国版图上最靠东边的一处小镇,偏居一隅。因其地势险恶,群山环伺,山路蜿蜒,小镇鲜有人来往,因而百余年过去小镇也只不过堪堪百户人口。但说来也巧,就是这么座不足千户的小镇,走出来的大人物却是一茬又一茬,遍布整座中土神洲。

    小镇的东街住的多是家底殷实的有钱人家,西街大多则是穷苦人家的门户,所以往往过年东街上都是张灯结彩,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热闹景象。一番对比之下,西街就显得有些偏僻寂静了。

    此时,小镇西街一处破旧老宅子门前,有位粗衣草鞋的清贫少年蹲在宅子的门槛上,身体前倾,左手捏着一张黄纸符箓,右手持蜡烛点着黄纸,将灰烬尽数烧落在门槛外,嘴里念念有词,他正按照小镇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习俗拜三神:三十晚上点三香,财源广进喜气扬。

    少年姓夏,名承逸,爹娘早逝,家中有一妹。兴许是老天觉得他们夏家还不够凄惨,在他爹走的头一年的冬天,他娘陈氏就因为感染伤寒最终没钱治病而撒手人寰,留下孤苦伶仃的兄妹俩,那一年夏承逸七岁,夏瑶三岁。

    为了能够养活兄妹俩,无依无靠的少年很早就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小小年纪便扛着比他高不知道几个头的木柴往返于小镇与山野之中,这也使得少年虽然看着身材孱弱,但却比寻常十二三岁的少年更加精壮。不过单是砍木卖柴显然是挣不了几个铜板钱,搬了几个月的木柴后,夏承逸不得不另寻出路,最终是在小镇南边的铁匠铺子某了个学徒的零工,一月下来也有个三十文钱的收成。

    少年做完这一切,走回屋内将蜡烛放下,坐在了木凳长椅上,看向桌对面,叹了口气。

    他的对面坐着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女孩,虽然身上穿了件破旧红袄,但依然能看出是个美人胚子,小小年纪便有着一双秋水长眸,眼神清澈见底,犹如一泓清泉。

    小女孩正是夏承逸的妹妹,夏瑶。此刻的夏瑶正聚精会神地和身前堆叠如山的糕点作对抗。两个腮帮子塞的鼓鼓的,手里还不忘继续塞糕点。

    少年看着这副景象又叹了口气,无奈道:“瑶瑶,你再这么吃下去,哥哥攒的那点积蓄就要被吃光了。”

    夏瑶停下吃东西,接连打了两个饱嗝,像是噎到了,灌了一大口水呼吸才顺畅,随后悠悠道:“民以食为天,天大地大吃饭最大,哥你不懂这个道理吗?”

    夏承逸咧了咧嘴,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是仅就这一小包袱的糕点就花费了十文钱!若是放在寻常时候,财迷如夏承逸是断断不敢去买的。也就赶上是过年的,才敢豪掷重金去尝一尝所谓神仙吃了也叫好的桂花糕。

    夏瑶解决完面前小山上剩的最后一块桂花糕,用手背擦了擦嘴道:“哥,你今天怎么不去祈榆了?”

    祈榆是他们小镇特有的风土习俗:每年的三十晚上去镇中的榆树底下挂上一只红色开口绣袋隔天再取回,如果第二天在绣袋中发现榆钱,那就是个好兆头。因为榆钱与余钱同音,余钱又有着福泽绵绵家事兴顺的含义在其中,故小镇百姓认为如果袋中能够飘落榆钱叶子,在新的一年一定能够顺顺利利,平平安安。

    夏承逸搬来一个小木凳,坐在门前,双手放在膝上,轻轻拍打道:“听钟泉说,那棵老榆树好像前不久便枯萎了,没过多久便被附近的人给锯了当柴火烧了。”

    说来也怪,这棵老榆树四季常青,即使秋霜冬雪也依旧茂盛翠绿,也不见枯枝败叶,夏天更是枝繁叶茂,每年夏天的时候,小镇百姓都喜欢在这边乘凉,孩子们在树荫底下嬉戏打闹,老人们聊着家长里短。就这样春去秋来,老榆树已有百年树龄,比一些家中的祖辈年纪还大。就是这样一棵伴着小镇百姓长大的老榆树,在一个清晨突然之间枯萎了下去,连树旁的那一口老井水位都下降了几分。小镇好些百姓都说是小镇坐拥百年的福泽到了头,神仙老爷取回了本就不属于小镇的气运。

    夏瑶听后哦了一声,从长椅上跳了下来,同样搬了个小凳子和夏承逸一同坐在门前,从红袄里掏出一块绣花手帕,轻轻打开帕子,捏出一块糕点放入口中,整个人洋溢着幸福的光彩。

    夏承逸看了一眼身旁坐着的夏瑶,小声嘀咕道:“这以后长成黄花大闺女了岂不是个小胖妞,这以后谁敢娶你,难不成要我这个当哥的以后给你抢个妹夫来?”

    女孩停下了手中的动作,放下糕点泫然欲泣。

    夏承逸一见立马慌了神,连忙揉了揉女孩的脑袋,笑道:“我们家瑶瑶以后肯定出落得亭亭玉立,那要是嫁出去,啧啧,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