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3章 自救 (第1/3页)
子不言父之过! 这是尊卑,也是传统。面对父亲的一厢情愿,苏过内心极其抗拒。不存在看不起李逵,苏过甚至有点可怜李逵。李逵的压力太大,已经过了其承受范围,老爹揠苗助长了。一开始,苏轼觉得李逵基础差,要多学点,学快点,于是他给李逵制定了当年苏澈的学习计划,很快悲剧了,李逵根本就完不成。 然后用苏过的,也完不成。可是苏轼任性的不准备改了。 苏过也不敢在人前吐露自己的困惑,只是举得有点悬。 苏轼也清楚自己的眼光不成,他是那种在家里鸡窝中多摸出个鸡蛋,就能高兴的赋诗一的人。也是那个看到心里不爽的事,把满朝文武都得罪一遍的主。 年轻的时候,苏轼心情好的时候,放眼看去,都是好人;心情不好的时候,放眼看去,都是坏人。 年纪大了,也经常这样。 苏过很惆怅,老爹正在兴头上,可李逵就作孽了,这小子已经快要奔溃了,继续这样下去,恐怕逃跑的概率会大增。再说了,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他担心万一老爹现真相不是他想的那样,可能内心会承受不住大病一场。 这似乎是一个双输的局面。 高俅很能够理解苏轼的心情,他曾经也是如此。就像是当年学堂里读书的时候,他作为学渣,经常面对月考头痛不已。有时候运气爆棚,他偷看到了学霸的试卷,然后走出考场的那一刻,信心满满,笃定自己就能得高分一样。 苏轼恐怕也是如此。 学士是聪明绝顶的人,但做事的水平太稀松。于是他现学霸章惇的才干远远在他之上,章惇做出的答案,对他老人家来说,无疑和高俅当年月考时候偷看学霸的答案一个心情。自信,庞大的自信笼罩着自己,然后就飘了。 苏轼哪里知道,章惇给李逵取了个‘人杰’的字,完全是为了调侃周元。 多年的颠沛,官场被极度打压的生涯,让章惇也变了。当然他还是那个嫉恶如仇,有一说一的官场硬汉,但同时,他也学会了给自己找乐子,李逵就是他的乐子。 高俅心头还是有点不笃定,他倒不是对李逵有意见,而是担心学士到头来失望:“三公子,有空的时候劝劝学士吧!我怎么看他读书比我还不如呢?” 切身经验告诉他,一看书就犯困,绝对是学渣。他就是这样的人。要不是实在没有天分,高俅的年纪恐怕也参加科举了。大宋可没有不允许仆人身份的人参加科举,高俅虽然是军户出身,但也不是排除在科举之外的人。 加上在苏轼身边这么多年,就算是一块顽石,也能被熏出点书香来。 “哎,只能如此。”苏过也是一筹莫展。但他是耿直的人,他觉得有必要对高俅说真话:“他要比你强些。主要是父亲对人杰的期待太大了,导致课业比较繁重。就算是我面对如此繁重的课业,也要痛苦不堪。” 苏过的人品还是值得信赖的,说的都是公道话。 高俅叫板失败,连他都没有料到,李逵竟然比他强一些?苏过是个厚道人,也不会太落了高俅的面子,高俅心中很不情愿的推测出一个结果,李逵比他强,而且还强很多。 简直让他无法接受这么个事实啊! 绝对不可能的,他虽然诗文稀疏平常,下场科举基本上属于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一类人。阅卷的考官可不管后面的墨义、贴经好不好,只要诗文不行考官就懒得赶下去,直接会将卷子拙落丢在地上。可即便诗文不行,高俅也是也读到了《尚书》和《孟子》。也就是大宋的科举之中对《孟子》这本书不太重视,这位如今还没有亚圣的称号。属于比杂书强一点的存在。 “怎么可能?”高俅觉得不服气:“你看他那样子,涎水都快挂在嘴角了,我背书的时候虽然也犯困,但睡着了绝对不流口水。” 为了面子,高俅也不肯承认自己在读书上不如李逵,可想来想去,也说不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