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扶汉室_第二章 家父张益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家父张益德 (第1/4页)

    刘备有两位得力智囊,一个是三访隆中请来的诸葛亮,而另一人追随刘备比孔明还早几年,正是颍川士人,徐庶徐元直。

    刘备在荆州没有根基,地盘只相当于一个县长,却能多得豪杰归附,威望高到让刘表心生忌惮,固然有其人格魅力的原因,但也多凭徐庶为之筹划。

    而眼前的老妇人,正是徐庶的母亲,曹军追到时,徐庶和刘备一起向东遁走,她则被遗落在家眷辎重队伍里。想来和张绍三人有相似的遭遇,也是被曹军骑从截住,驱赶到难民之中。

    徐老夫人方才就发现三人,但她没有声张,只不动声色放慢脚步落到后头,眼下及时出手相助。

    刘如玉也认出她来了,一时有些激动,却只敢用低若蚊蚋的声音轻轻道:“徐老夫人。”

    徐老夫人伸出食指放在唇前,示意三人继续隐匿身份,接着便蹲下来,要背负张绍。

    “多谢老夫人,但我可不轻啊。”

    张绍知道这不是推辞的时候,不料徐老夫人更是干脆利落:“孺子莫非是可怜我年迈体弱?这数年来,我仍亲自织布、采桑,腿脚利索着呢,再说了,你年纪更小时,被汝母亲带来家中闲坐,老妇还抱过你,为你把尿呢!好男儿休要扭捏!”

    张绍遂乖乖俯身趴好,随着老夫人向前走动爬坡,盯着眼前那枚荆钗和黑白相间的头发,张绍心中五味杂陈,作为穿越客,他初到这个时代,只将自己的性命看得最重,待别人多是冷漠与薄凉。可今日受这该死的左腿拖累,却屡屡求助于人,他不喜欢欠人恩惠,只暗暗告诉自己:

    “今日受徐老夫人大惠,受刘如玉小惠,我当报之。”

    旋即张绍又陷入思索:“我记得演义里,徐庶母被曹操骗到许昌,这才逼得徐庶离开刘备,临别时走马荐诸葛……但如今她却出现在此处。”

    不会错,张绍仔细回忆,脑海中处处都是徐庶、诸葛亮一同辅佐刘备的场景。

    别看徐老夫人年纪不小,劲倒挺大,上坡脚步不慢。只是她额头还是出了些汗,一滴滴流在脸上,张绍十分乖巧地用衣袖帮她擦拭。

    眼看离那小胡子骑吏远了些,徐老夫人才又开始说话:“汝等倒是知道换身衣裳,将脸弄污,侯女当真聪慧。”

    她和徐庶,是在初平年间董卓入洛、中原大乱时,从颍川郡南下荆州避难的,虽已过去十多载,但仍对逃亡生活记忆犹新。

    所以徐老夫人离开樊城时,才换下甘夫人送的金钗,穿上一身朴素衣着,以防不测。如今见几个小孩也知如此,只当是年纪最大的刘如玉想的点子。

    不料刘如玉却道:“都是阿绍教的。”

    “噢?”

    徐老夫人顿感意外,偏头赞道:“阿绍懂事了。”

    随着坡度攀升,眼看徐老夫人额头汗越来越多,张绍忙道:“老夫人,我腿没那么疼了,放我下来自己走罢!”

    徐老夫人却言:“我常告诫元直,做事要有始有终,且上完这坡再说。”

    她将张绍往背上又抖上去点,说起往事来打发这漫长的路途:“在颍川时,我家中落贫困,元直又任侠犯禁,潜逃外地数年,老妇可吃过不少苦。曾背负毛笋数十斤,走几十里山路去集市贩卖,与之相比,你这点骨肉算什么?”

    话虽如此,可抵达长坂坡顶时,徐老夫人仍已到极限,她放下张绍,弯腰捶背喘了许久,好在曹军终于容许难民们歇息片刻。刘如玉背着妹妹,也同样累惨了,她们就早上吃过东西,还在目睹血腥后吐了个干净。

    万幸接下来是下坡路,张绍拄着断矛杆一瘸一拐走到前头,放目望去,绵延起伏的山丘缓缓向下延伸,蜿蜒的溪流纵贯阳光普照的原野,若没有战争,这倒是不错的景致……

    然而平原上,正有几座被烧毁的村闾仍冒着浓烟,等他们抵达附近时,火已燃尽,只剩下被熏了许久的残垣断壁像焦黑的烂牙齿一般竖立。往里一瞥,常能看到烧焦的扭曲尸骸,村头失去主人的狗在汪汪狂吠。

    被曹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