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绝尘_1926.富不过三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926.富不过三代 (第1/2页)

    1926.富不过三代

    我们的古人对纨绔子弟多是抱着鄙视、不屑和反感的态度。那个因为写出过《三吏》、《三别》而被说成是"最懂得百姓疾苦"的杜甫一生都在贫穷和漂泊之中蹉跎,在向自己相识的人乞求援助的时候也会感叹:"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也就是说,有钱有势有后台的贵族子弟不会饿死,像他这样有才的知识分子却大多终身潦倒。

    《宋史·鲁宗道传》这样说:"馆阁育天下英才,岂纨绔子弟得以恩泽处耶?"宋人虞俦《用韵赋岁暮田家叹闻之者足以戒也》的诗中说道:"催科里正莫频频,望麦登场更浃旬。纨绔向来无饿死,黄冠此去罢迎神。田间作苦谁怜汝,天上调元合有人。自叹农家消底物,百金斗米便回春。"苏轼在《赠李彦威秀才》中指出:"弃书捐剑学万人,纨绔儒冠皆误身。穷途政似不龟手,与世羞为西子颦。"元代的杨维桢的《七哀诗》这样说:"白头洒慈泪,红颜服嫠衰。借问送车人,共惜纨绔儿。"

    文学作品中,著名的纨绔子弟比比皆是,不过最著名的还是要数那个不读四书五经,只知道在女人脂粉堆里鬼混的贾宝玉。《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就借着《西江月》二词,批评宝玉的。其词一曰:"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其词二曰:"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也是入木三分了。

    就拿那位被评价为"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崇德元年(1636年)被被清太宗皇太极封为睿亲王的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多尔衮的世袭罔替、清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的后代为例。因为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只允诺付给退位的末代皇帝溥仪每年400万元,清朝政府以往发给八旗贵族的俸银、禄米一律停发。睿王府一下子每年就减少7900两俸银,1500石禄米,地租收入也急剧减少,后来王府不得不将东北、河北的庄地都卖出去了,每亩只卖纸币3角5分钱,也是廉价到了极点。尽管如此,王府的开销却不减反涨,处境越来越窘迫。

    最后一位睿亲王魁斌1915年死后,他的两个正值青春年少的儿子中铨、中铭自幼就是纨绔子弟,过惯了花天酒地的生活,更对西方的奢侈生活充满了向往。老子不在了以后更没人管了。为了炫富比阔,哥俩花费巨款修建新房、**,每个房间都安上电话;又增添了西餐厨房,府里预备有出行所用的两辆汽车、八辆马车,至于时髦的洋货更是数不胜数。1919年,兄弟二人卖掉了睿王府西郊的别墅,拿着所得的两万元钱,带着**到天津去玩,只是两天工夫,连花销带豪赌,钱就全没了。

    如此大肆挥霍,一掷千金,靠的几乎全是变卖家产。过了还不到10年,家里值钱的东西就卖得差不多了,于是又靠典当房屋借钱。王府中的500多间房屋全部典出去后借了十万元,没多久就花完了,只得把王府附近家人居住的20多间小房卖掉,后来又把祖坟墓园中的建筑和树林也全都卖掉;再往后就靠当衣服和首饰混日子,原来王府雇用的十几个人也雇不起了。

    到了1931年,由于穷得实在没办法可想,中銓居然丧尽天良的想借着移灵的名义把自家祖宗棺材里的陪葬珠宝取出来卖钱,因为和县衙门分赃不均,狗咬狗被人告发,法院判了中铨7年徒刑。他不过只在号子里呆了五年,就于1939年去世,而他的三个侄儿只得靠摆小摊维持生活。昔日豪华富贵、炙手可热的睿王府在纨绔子弟的手里还不到30年,就一败涂地了。

    所以才说:富不过三代。

    前几年有一句流行语:高端大气上档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