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降大任 只因九龙剑 (第1/1页)
“我知道,彩云轩有几只小蜡烛,是雯姨以前买来的。” “蜡烛像这般没点过,恐怕不行,会烧坏的……” 三个人在一起七嘴八舌,东扯西拉问这问那,凤儿又找来几张没用的废纸,三个小伙伴在一起试折方胜,一会儿你瞅瞅我、一会儿她瞅瞅你。 小小的一个长方桌子,黑毛壮壮居然占据一边,前肢趴在条凳上伸着头,不时地转头望望这个,而后又转头望望那个,如同一个忠诚贴心的朋友一般,时刻关注着。 三个人全然没有意识到,翻来覆去,各自忙得不亦乐乎,倒也开心自娱。 三个孩子刚刚离开,红光就问至柔:“师姐,少林寺的僧人是怎么说来着?” “九龙剑被盗!寺僧一死三伤,现场还有五具尸体无人识得,方丈因达与我说起此事,称许多教派意欲抢劫占有九龙剑,图谋已非一日,其师侄承善详细讲解,并说明那几具无名尸,并非神武通中人,也就是说、至少有数个帮派的江湖人物,参与争夺九龙剑,其中或许还有黑吃黑。” “这么说,九龙剑确有其事?九龙剑怎么会在少林寺?九龙剑不是说被剑仙带走了么?” “这事说来话长!”至柔摇头叹息。 原来,当年天涯道名生百岁寿诞之际,曾与缘尘谈论起少林派的渊源,以及佛功佛学,末了亦提及因何结仇神武通。 缘尘并未隐瞒全部,只是轻描淡写,说自己在闽南时,见一大帮人殴斗,双方死伤不少,恻隐之心大动,遂出手解救。 当时,缘尘救人之际,并未重伤对方的另一仇家,后来知道被救之人,是‘珠光血影’包万象的小徒弟罗天生夫妇。 包万象乃乾坤门创始人,系中州世家门人众多,武功自成一脉,尤其精于暗器,‘珠光血影’更是天下一绝,江湖人物颇为忌惮,大多不愿与之结怨。 包万象的儿子包成功,和三徒弟方若雷深得其真传,而大弟子申无衣,则将师父在暗器上的浸毒术,发挥得淋漓尽致,已青出于蓝甚于蓝。 五徒弟韩千兵,则将暗器化于无形,杀人在无色无味、不知不觉之中。四徒弟罗天生擅长暗器、兵刃合为一体,其随身的铁笛精妙非凡,可在临敌时,随意释放九种不同的暗器。 当时,因九龙剑与神武通发生恶斗,双方都死伤惨重,神武通虽人多势众,却死伤十多人,罗天生夫妇和三个弟子,其中两个伤重不治,一个奄奄一息。 形势危急之下,恰逢缘尘路过相助,罗天生夫妇得以脱身,彼时缘尘并不知、此事牵涉九龙剑之重大,也因此结怨神武通,以致后来上演武当山下一幕,缘尘才知祸起九龙剑。 缘尘乃少林寺达摩九院的首席禅师,武功自是不必说,只因佛心淳厚慈悲、致落下风。 而神武通早已探得消息,神武至尊司马昊派出一名金刚天主、一名金刚地主,由南部统领亲自带路追杀缘尘。 司马昊早有吞并武林之志,此时追杀缘尘,正是一石三鸟,既报了仇又扬了威,同时也削弱了少林的气势,特此在武当山设伏、截杀缘尘。 这番截杀却碰巧遇到、天玄弟子孟灵冰受师父之命,赴广陵代为吊唁武林隐君子秋意浓。 秋意浓乃武学怪才,寿享八十一年,生前只与极个别武林人物来往,名满江湖六十年不退,江湖盛传‘月出秋意浓,日落叶子红’。 昆仑山与金秋蜀岗渊源颇深,按说秋意浓之丧、昆仑真人理当亲赴才对。只因秋意浓之妻金鸿影未嫁之时,曾救过孟灵冰师父南回天一命,且两人险成姻缘,金鸿影结缘秋意浓,也是南回天的引介。 金鸿影乃是姑苏绝色美女,以二十六岁高龄、出嫁蜀岗秋意浓,在当时已是极为罕见。何况秋意浓乃蜀岗世家,年轻有为,比之金鸿影还小三岁。 扬州美女多得是,秋意浓能看上金小姐,可见,金鸿影的风韵冠盖当时。 尽管金小姐嫁与蜀岗,既是南求的意思、也是南求一手安排,但她内心一直深爱南求,其中程度让人难以想象,即便是死亡选择,想来金小姐也是义无反顾、无怨无悔,以至于南求无论让她做什么,小姐都从不拒绝,即使放弃终生所爱之人。 秋意浓与金鸿影成亲之日,南求亲自登门祝福,以后数十年,南求就再也没有去过蜀岗,或许是南回天内心有愧疚,亦或南回天不想打扰金鸿影的感情,直到秋意浓去世,南求也只是遣弟子礼尚往来。 后来昆仑真人寿尽,金鸿影也派长子和弟子去拜祭慰问,不到半年,金鸿影也无疾而终,两人死于同一年,想起来令人颇多感伤,大有生不成夫妻、死还做知己的意味。 当时,孟灵冰瞥见缘尘衣破帽落、血迹隐隐似有败像,远远地一声“且慢”,清音长吟震彻林壑。 声到人到、随即玉箫挥出,使得正是南求独创的流星漱玉剑,一招‘长空曳影’,便消解了二人刀剑的并势。 神武通金刚天地二主,眼见缘尘即将毙命当场,却冒出一个白衣女子插手,两人极为恼怒。 而当白衣女子一招,轻易化解二人之力,两名神武高手则更为惊恐,随后一并放开缘尘,抛却武林规矩,一心合斗孟灵冰。 孟灵冰坦然一笑,并不多言,她心想:看来不制住这几人,这事就没完没了。 于是,昆仑弟子身形舞转婀娜,右手玉箫连环三招迭出,压迫金刚二主奋力自保,阴阳轮回功深度流转,至阴之气瞬间凝聚左手掌心,紧接着袖口轻轻一扬,逍遥指弹出两粒冰晶,分别射向天地二主。 眼见两个光芒闪烁的小东西疾速而来,金刚二主苦于上盘、被玉箫封锁,无法躲避,只觉云门穴微微酥麻,一股阴冷之气直透骨髓,激灵灵一个哆嗦,便觉难以动弹,竭力咬牙旋身避开、勉强端坐各自运气相抵。 一旁观阵的南部统领项本热,见势不妙拔脚欲逃,孟灵冰衣袖反卷,看也不看、掌冰一箭飞出,一粒冰屑正巧击中南部统领的右腿承山穴。 只见项本热一个趔趄,“扑”地一声躺在地上,龇牙咧嘴不断地“哦……啊……”的呼号,表情异常痛苦,右腿时不时地抽搐一两下,翻转挣扎已无法行动。 “你等不必运功冲顶,二个时辰穴道自解,否则或有后患!” 孟灵冰淡淡地丢下一句,仿佛自言自语,似对神武通的从属知根知底,语气俨然一半嘲弄、一半忠告。 而后,孟灵冰上前几步向缘尘略一稽首,问道:“大师可是少林弟子?” “正是,多谢女施主相救,老衲是少林缘尘,敢问女施主渊源?” “家师早年,与少林摩志高僧、有一面之缘,小女子途经此地,信义而为,不足挂齿,就此告辞!”孟灵冰言毕,飘然而去,转眼无影无踪。 “原来如此!” 缘尘初闻经过恍然大悟,他清楚记得、摩志师叔已圆寂多年,虽然身份地位,在少林寺并不出众,但名气在少林寺、乃至武林甚是了得,禅武双修智慧过人,是达摩院首屈一指的高僧。 缘尘低眉下首、沉思过后,抬头正要细问,忽见对方已杳无影踪,不由大惊,连声致谢: “施主慈悲为怀,老衲感激不尽,不知仙居何处?还请见告,他日或可衔枝一二,不然,老衲抱憾终生!” 缘尘朗声高语,似乎并未受伤,一字字远远送出,虽十里亦可听闻。 “昆仑之上,天涯子弟!”余音袅袅回荡于山林,良久方绝。 缘尘喃喃念叨,似有所悟,复稍后转身,对神武通受伤的几人,低首一稽:“阿弥陀佛!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说罢缘尘也不追问因由,就匆匆离开了。 神武通天地二主武功精湛,今日突遇世外高人,三招两式便令穴道受制,神色极为尴尬惶恐。闻及孟灵冰所语,自不敢以内力冲穴,只是运气抵寒静待时日。 项本热却不吃这套,或许因痛苦难当,勉强盘膝运力冲关,不到一个时辰穴道解开,然寒气并未消散,淤积穴脉周围。 当时他只觉偶有不适,以为穴道受制时久、血脉阻滞之故,并未在意,等到越发严重时,才知所言不虚,盖回天无力、木已成舟,方有后来,昆仑山复仇、殒命之结局。 九龙剑后由罗天生、献于其师包万象,作为其六十大寿的寿礼,并公告道贺的诸多来宾。 当时,举座江湖豪客皆为震撼,大厅之上,惊羡嘘声一片,后经珠光血影包万象许可,众人一一得以近观,细看这柄古剑的精妙造型,甚至指点、触摸一下也无妨。 九龙剑曾是大唐剑仙尚清雪的佩剑,但尚清雪声名卓越,却昙花一现于江湖,神剑的杀伐妙用,并无人亲见。 所以,后世之人对剑仙、及其宝剑的妙用,半信半疑,甚至以为九龙剑只不过、是一把削铁如泥的宝剑而已。 至于尚清雪的这个真名,甚至于尚清雪的宝剑、是否九龙剑,知道者更是寥寥无几,剑仙之名也是当时武林泰斗,对其人剑道奥妙的惊呼,只不过后来,九龙剑随剑仙一起消失了。 此剑长约三尺,剑身黝黑,且左右两侧镂刻九条飞龙,印痕清晰细腻,连龙鳞、龙爪、龙须,也无丝毫含糊,更有一龙神所在,竟穿孔而入舞动左右。 剑孔颇大呈半月形,与拇指仿佛,距剑格处约一寸有余,孔缘凸出一锋利短刺,刺尖形状细微奇特、光彩夺目,似乎映衬了九龙之舞奥妙无穷。 众多江湖好汉当场被这柄造型古朴、沉重怪异的九龙剑镇服,尤其是剑身独有一孔,更加与众不同。 此后不久,九龙剑和乾坤门便轰动江湖,皆因包家在中原武林非比寻常,故三十年来,九龙剑基本无虞。 及至包成功之子包不紊时,乾坤门弟子的武艺,已居七门之后,左道旁门甚至蒙面异侠等、各色人物,或有暗盗、或有明抢,此起彼伏、死伤亦众,加之兵荒马乱,有几次险被抢走。 包不紊武功与其父相去甚远,况且辽军北撤骚扰益甚,包家资银消费入不敷出,门人子弟日趋凋零。 包不紊自思难以完璧,遂决定由师叔罗天生出面,与少林寺商谈,由少林僧代为看管九龙剑,少林弟子可以研究使用,但不得租借或损毁。 乾坤门是七门九派的中流砥柱,早年,在中州大成手包万象的研磨完善下,武功名望俱已跻身武林佼佼,而且包家在江湖上人脉极广,是以护送九龙剑入寺的名家中,有峨嵋派丹顶鹤道长;武当山的清真道长等。 北派武功代表人物梅如意;南派人物水无痕;白莲教、草头帮的弟兄;四方门、百药门、唐门、洪门等其余六大门的领袖,均前来捧场,这些全都是名噪一时的武林头面人物,少林寺也派出一名达摩九院的释功禅师。 如此浩浩荡荡的队伍,九龙剑得以移身达摩院,一时间轰轰烈烈江湖哗然,惊动了辽王治下官府,以为是抗击契丹统治的暴民,所以派官军武士突击围剿。 一众江湖行家以为、有人假借官府之势,妄想抢劫私吞九龙剑,于是,又是一番不明真相的胡乱杀戮,好歹三教九流的高手众多,九龙剑不曾有意外。 却因此流言蜚语、纷至沓来,有的说少林寺高谋,不战而怯人之兵;有人说九龙剑、原本就是少林寺的,缘尘为此差点、命丧武当山,此番物归原主无可厚非;又有人云罗天生不仁义,缘尘因其受伤,他却携宝剑逃之夭夭。 也有人说,九龙剑原在神武通弟子手中,罗天生巧取豪夺,累及缘尘,只怕少林寺祸不久远,等等传闻不一而足、甚嚣尘上,令人真伪莫辨、疑窦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