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当官那些年_第二十二章 万民伞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二章 万民伞 (第1/2页)

    兖州府府衙之内,巡抚山东的右副都御史沈应龙正在和府尹说话。忽然之间,一阵喧哗从寅恭门穿堂而入,沈应龙不由得道:“外头怎么回事?”

    衙役不一会儿就回来禀报道:“大人,是苏州府的官吏,莫名其妙说送什么‘万民伞’。”

    沈应龙和兖州知府对视一眼,都不明所以:“万民伞是什么?”

    且见这府衙门口,陈惇悠游自在地蹲在石狮子旁边,任由好奇的百姓打量万民伞。众人越聚越多,纷纷议论不已:“这是什么啊?”

    万民伞这东西,出现在清朝,也就是说明朝是没有的,所以百姓根本不知道这是个啥玩意,陈惇见时候差不多了,才拍拍屁股站了起来:“这东西叫万民伞,看到伞上缀着的小绸条了吗,这是赠送人的名氏,这都是我苏州士绅之名,也就是苏州士绅百姓送来的。”

    “送这个做什么?”众人都大惑不解。

    “你们知道什么,”陈惇一挥手:“这万民伞啊,原本是当年我们苏州的大青天况钟离任的时候,百姓送给他的。你们都听说过况太守三任三留的故事吧,听说过没有?”

    见山东的百姓并不太知道,陈惇略略讲述了一下况钟的事情,宣德六年,况钟丧母,按照礼制,他必须回靖安原籍丁忧,三年孝满才能出来做官。于是苏州二千多人向巡按御史请愿,“请求夺情起复”。宣德十年,况钟进京述职,苏州人民怕他因政绩优异,升官离去,以至于况钟起程时,“士耆民庶咸候上道,且控舆卧辙”,舍不得他走。第三次就是在正统四年,况钟任苏州知府已九年,赴北京考绩,朝见皇帝。况钟赴京后,苏州百姓八万人又上书挽留,要求况钟再次回苏州。

    “我们苏州百姓送这个伞啊,就是说这个官儿像把巨伞一样佑护着一方的老百姓,是个爱民如子的好官。”陈惇道。

    “那你不送苏州府的官吏,”沈应龙听了个清楚,就问道:“为何要送到我兖州府来呢?”

    见沈应龙和兖州府尹走出来,众人都喏喏行礼,陈惇也做了个揖:“见过二位大人。”

    “事情是这样的,”陈惇就解释道:“我苏州不日前发了大水,粮价高涨,又逢青黄不接之时,百姓无粮可食,嗷嗷待哺,甚为凄惨。就在无计可施的时候,却忽然有大船装来粮食送抵苏州,竟是兖州的鲁王府送过来的。”

    陈惇见沈应龙果然神色一顿,就道:“这鲁王竟愿意免费提供五十万石粮食,救济苏州之难,我苏州百姓感恩戴德,不知道如何表达感激之情,只能派小人送来万民伞,对鲁王世子殿下的活命恩情,实难尽述。”

    沈应龙惊讶道:“鲁王府免费提供五十万石粮食?”

    陈惇道:“正是,鲁王世子殿下说,当初山东大旱的时候,他坐视百姓饥馁而死,心中无日不愧悔交加。这次听闻苏州遭灾,他忽然意识到不管是山东的百姓,还是苏州的百姓,都是大明的子民,他终于能补救当初的罪过了。”

    沈应龙神色变幻,“他真的是这么说的吗?”

    “真这么说的,”陈惇道:“小人将代表我苏州百姓谢意的万民伞送到王府上,然而世子并不接受,还让小人原样拿走。小人受苏州知府所托,实在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只能送来州府衙门,请本地父母相帮,让鲁王府接受我苏州百姓的万民伞。”

    “这可真是一件大善之举啊,”兖州府尹抚掌大笑道:“本官一定帮你们把这伞送出去。”

    说着他就吩咐典吏道:“快去王府,就说我这个府尹设宴,请鲁王世子殿下务必到来!”

    一头雾水的朱颐坦赶过来,却见兖州府尹竟亲自在府衙门口迎接,同时又看到他最害怕的沈应龙居然也在等候,顿时小心肝吓得噗通噗通直跳。

    “殿下,”陈惇哈哈走过来拉了他一把:“你是我苏州的大恩人啊。”

    朱颐坦见到陈惇,脱口而出道:“你怎么在这儿?”

    “小人怎么不能在这儿,”陈惇道:“世子殿下高风亮节,不肯透露自己做的大善事,小人只好找到父母官这里,请父母官帮忙,将殿下应得的荣誉送上。”

    “什么善事?”朱颐坦更加疑惑了:“什么荣誉?”

    “殿下何必如此谦抑,”府尹道:“五十万石粮食都送出去了,竟连一句感谢的话都不愿意听吗?”

    陈惇亮出万民伞,然后将早就准备好的锦旗亲手交到了朱颐坦手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